关于全面加强夜摊摊点整治的建议 孙纪林 历下区的部分夜摊摊点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比如文化西路南圩子外的摊点等。原先已经取缔的摊群点也已死灰复燃,且影响越来越大,如不尽快清理,将来整治起来将更加困难。这些摊群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污染环境,油污遍地,人为增加环卫工作强度,严重破坏市政设施和周边环境。二是没有办理任何餐饮卫生许可手续,食品质量无法保证。三是影响市容市貌,杂乱无章乌烟瘴气,严重破坏济南的城市形象。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夜摊的出现,有其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完全取缔是不可取不现实的,加强管理就是必然的出路。这方面各地也不乏成功的经验,很多地方就把夜市做成了城市的名片。关键还是“引导和管理“的问题,不能再任由济南的夜摊像现在这样混乱无序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划定红线。首先要在立法方面有所突破,做到治理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现行市容市貌的相关法律法规确实比较多,但非常笼统,难于执行。摆摊要守法,何时何地、多大范围,这些都应该有详细的规定。应该把这些具体的红线作为条例的内容明确起来,便于执法时操作。 二、明确原则。一定要明确谁摆摊谁负责的原则。一是“食品安全”摊主要负全责。做到渠道明确,问题可追;二是“环境卫生”摊主要负全责。做到摊走地净,不留污物。为此,需要树立“扶助固定,打击流动”的原则。 三、加强管理。一是要求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着力加强监督,强制办理相关手续,建立备案制度,制定相关从业标准和检查制度。二是制定合理的规划,引导摊主向政府专门辟出的合理合适的位置转移。三是改变多头管理,多头都管不了的现状。明确办事处和行政执法部门的责任。做到一个部门牵头、一个部门执法、一个部门问责。四是重点取缔一批规模过大、污染严重、影响极坏的摊点摊位。 四、做好扶助工作。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应帮助夜摊摊主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比如摊位下面放置的防污胶膜,冬季使用的防寒外罩,还有其他一些环卫设施,比如垃圾桶等,都可以由政府提供方便。垃圾收集也要做到及时有力。但是这些工作的前提是,摊贩要遵循相关规定,自行打扫,不得污染市政路面和市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