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命脉”,政协在行动 高密市政协凝心聚力助推节水型社会建设 来源:联合日报 7月30日,一个题为“命脉”的节水专题片在高密市电视台各频道黄金时段轮番播出,一场“我是高密市民,我为守护命脉助力”的活动在微信朋友圈、在企业车间、在小区楼道里,在凤城的每一个角落悄然掀起。 7月20日到25日,高密市政协机关和电视台的5位同志,冒着酷暑,走进水库库底、走进百姓家庭,走进田间地头,实景展现严峻的供水形势,大力宣传党政为民造福的举措,现场采访群众对节水惜水的认知,制作完成了长达30分钟的专题片《命脉》。专题片一播出,就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群众对政府限水措施等政策更加理解,全民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 2013年8月以来,高密市经历了有水文记载以来最严重的持续干旱,目前境内水库、河流、塘坝等各类地表水工程全部干涸。高密市委、市政府将保水供水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千方百计确保全市人民用水安全。 “抗旱节水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作为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更是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和作用,为抗旱保供水添加一份政协力量。”3月20日,在高密市政协十四届一次常委会议上,高密市政协主席刘明伦向全市政协委员发出动员令。 “建议修建大中型水库、建议实施引黄入高工程、建议全面提升制水工艺……”2015年到2017年的高密市政协全体会议上,委员们围绕抗旱保供水相继提交了“建设开源工程,增加水资源存蓄量”“最大限度调引客水水源,满足城乡居民用水需求”“提高水质质量,保证居民饮用安全水”等提案,每一份提案都经过深度调研、符合高密市情,每一条建议都反映了群众呼声,凝结了委员智慧。 高密市政协对委员这些提案高度重视,每年都作为重点提案由主席牵头督办。为推动提案办理,围绕水库建设、调引客水、提升水质等重点问题与市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分别召开3次专题协商会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高密市委、市政府认真探讨政协建议,经过多方研究论证,2015年6月,投资8.16亿元,建设孟家沟水库工程;2016年2月,投资2000多万元,启动“引黄入高”应急调水工程;2017年3月,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水质深度提质改造工程。一件件民生工程的投入使用,确保了全市人民的用水安全。 如果说开源节流是抗旱保供水的关键所在,那么增强全民节水、惜水、科学用水的意识就是根本。但如何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呢?在高密市政协主席会议上,大家一致建议“选委员、带群众、到水库、看现场”。6月20日,一场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协商会在峡山水库堤坝上举行,各界别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与水利部门、水业公司的负责同志围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协商建言。面对山东第一大水库、高密最大的水源地一片草原的现状,大家无不感到震惊,有的甚至留下了热泪。“没想到水源这么紧张,没想到供水形势这样严峻。下步我要发动全市团干部开展节水活动,为抗旱保供水贡献青年力量。”高密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戴锦说。 这次协商会后,不仅是青年界委员行动起来,各界别政协委员都立足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抗旱节水行动中。“为节约用水,今年我们企业压缩了20%的产能,同时投资80多万元新上热能回收和中水回用设备,年可节水80多万立方,希望能在企业节水中发挥带头作用。”高密市政协委员、富源印染公司董事长傅深环向夏庄镇委员联络室作年中述职时说。 “没想到有多人关心关注一线职工,我们的干劲更足了,一定确保高密老百姓都能喝上安全水。”高密市阚家水厂职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6月25日,医药卫生界委员开展了为供水一线职工送清凉活动,进水库、走堤坝、到水厂,为供水一线职工送去价值2万多元的防暑降温药品。 旱情还在继续,政协仍在行动。这场抗旱节水的保卫战,政协既是参谋员,更是主力军。“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在哪里,政协履职就要跟进到哪里,政协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新一届高密市政协正以主动作为的工作姿态,生动践行着政协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