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让“大美历下”再现更多的蓝天碧水净土专题协商报告

发布日期:08-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历下区政协字号:[ ]视力保护色:


7月28日,区政协召开《让“大美历下”再现更多的蓝天碧水净土》专题“商量”,区政府分管领导,区城管局、区水务局、历下生态环境分局、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与会区政协委员围绕“商量”主题,建言献策,提出了意见建议,梳理如下。

刘昌衡委员建议:

一是要借鉴先进经验,规划到位。深圳目前城市绿化率51%,得益于1994年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二条规定“特区新建城区绿化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50%;改造旧城区时,绿化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30%”,如果没有这个规划或规划执行不到位,深圳的城市绿化将达不到这个效果。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做好适合历下区发展的切实可行、长久的规划,而且要规划好、执行好,当然,不能缺了政协的监督。

二要坚持治水作为重中之重。治水就是治泉。济南的泉就是济南的水。济南处于山之北、水之南,从地理环境上看属于阴面,冬天干冷、夏天湿热,不适合人类生活居住;但是,济南有水,我们的老祖宗依水而居,捕鱼、耕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所以,水,是济南的灵魂,保护好碧水,才能对得起“泉城”这个称呼。7月28日趵突泉28.42米、黑虎泉28.40米。如何保持这个水位,是个大问题。

三是部门联动要形成健全机制。海绵城市、管网改造,各行其是,今天是海绵城市改造、明天管网改造“电网、线网、热力”各行其是,为什么不能一次“开膛破肚”多部门联动,一次性整改到位?新建的城区能否一步到位?这都是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再有,城市建设现在我们的济南有了大城市的样子,可这种“样子”,我们政府特别是在座的各位付出了很多,“拆违拆临”,可这个“违”和“临”是怎么来的?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

四是做好城市保护和市民教育。我们有很多好的制度、做法、成果,但是没有保护好坚持好,如城市楼房的绿化。我们不能先破坏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这方面在其他地方有着切肤之痛。我们要引以为戒。坚决不能发生在我们这里。要做好市民教育,城市是大家的。   

许贵宾委员,指出通过前期调研走访、交流研讨,发现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持续改进:一是部分道路和小区雨污水、积水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养护管理仍有提升空间。三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重点关注。四是对于垃圾分类宣传不足,效果不明显。

对此,他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持续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精准发力,通过网格化管理提升市政建设水平。构建“一个组织体系、一套运行办法、一张统一网格”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应发现尽发现、应解决快解决”的方式,切实为群众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是紧抓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硬标准”。尤其要关注修复路面破损、雨后排水系统排污等问题,对全区内各级道路和排水系统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建立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与台账。根据普查的数据与结果,查漏补缺,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努力为广大市民打造整洁、优美、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

三是努力构建全区公园体系,提升城市绿量,塑造“城园相融”的城市大美形态。创新“花漾街区”、“公园+”模式,按照“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绿化工作思路,见缝插绿,丰富植被层次、拓展生态空间,形成具有历下区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智慧园林大数据库,提升建设、养护及管理能力。

四是加大扬尘污染检查与控制力度,构建扬尘污染预警机制与系统进行全面监控。采用常规巡查、不定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控制工作,在源头上最大化减少产生的扬尘。构建扬尘污染预警机制与系统,巧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预警系统和现场监管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全方位监管城市建筑施工全过程。一旦扬尘超标,系统便会自动发出警报信号,确保建筑施工有序进行的同时将施工中产生的扬尘最小化。

五是明确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居民在垃圾分类治理中的责任与义务,明确相应的惩罚标准和奖励措施。以全区基层网格化治理为抓手,进一步巩固街道、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志愿者“五位一体”工作平台,推进培训、公示、宣传、建设、督导五个流程,进一步加强分类投放源头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垃圾分类党员志愿服务队,强化宣传引导,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形成合力。      

王付芹委员建议:

一是城市排水方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区环保、水务等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对水体环境拉网式排查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全面掌握河道内黑臭水体新增情况,针对各类突出问题分别制定整改方案,分类施策、快速处置,提高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效率。按照“城市建到哪,污水处理设施建到哪;道路延伸到哪里,管网覆盖到哪里”的原则,加快实施城市新区和新建、改造道路的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把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作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基本内容,提前做好规划设计,科学实施改造。全面排查城区所有污水提升泵站运行情况,全面排查排水口,有针对性实施截污措施和改造提升工程,坚持防止环境污染。

二是移动污染源的治理方面。推进路检路查工作。依托交通、公安的治超点、执法点等设置机动车尾气固定检测站(点),对进入辖区的机动车特别是重型柴油车、老旧汽车进行抽查检测,严查车辆超标排放、冒黑烟等违法行为,加大对重型柴油车现场抽测力度和处罚力度。合理规划,推动车辆结构优化升级。强化新能源汽车替代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实施新能源汽车不限行措施,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加强油品质量和油气排放监管。强化油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落实打击非法销售劣质油品专项行动,对非法汽柴油销售站(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予以取缔。

三是垃圾分类治理方面。营造垃圾分类的法制环境。垃圾分类管理必须坚持法制原则,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逐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发展健全的执法队伍,运用完善的执法手段。有了好的法制环境,垃圾分类才能行稳致远。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消费者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教会消费者垃圾分类的知识,使消费者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如:垃圾桶上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使用。

刘德永委员建议:

一是加强市民毁绿种菜管理。1.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提高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将整治毁绿种菜工作纳入到党员学习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城市管理部门要反复进行宣传教育,着力引导市民在规定的时间里自行清除。针对部分不自行清除的菜地,城市管理部门要集中清理。对说服教育无动于衷的,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强制拆除或铲除,坚决还绿于民,也可以对标学习其他城市先进做法,将业主占绿毁绿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体系。2.强化物业、网格员绿化督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由执法、办事处、园林等相关部门牵头成立整治联席会议。落实考核机制,督促物业公司和办事处网格员加强内部巡查,对于物业公司因养管不当或未及时补种缺损苗木、未保持树木花草繁茂和设施整洁完好的行为进行教育和惩罚。充分运用移动布控球等设施,探索“执法震慑+物业复绿”的工作模式。落实考核主体单位和责任单位,让各单位在助力建设大美历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是加强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实现再生资源环保再利用。1.历下区带头建设几个园林绿化废弃物回收利用示范点。引进不同的先进的处理技术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处理,提升再生资源化利用水平,形成再生利用资源产业链。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加工、再利用等环节,降低政府管理运营成本。政府做好科学规划、正确选址、合理布局,并在财政补贴、土地、规划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3.以生态为抓手,建立良好运行机制。为维护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市场秩序,明确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收集、处理的监管工作。园林绿化废弃物可产品化为生物燃料、有机肥料、种植基质等,建议优选运营成本最低、生态效益最明显的资源化途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