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 随着我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各种利益诉求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教育、就业、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供给紧张,公共服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压力加大,基层治理难题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也需要解决一些新问题。 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事好商量”重要指示精神,济南市政协创新打造了“商量”平台,探索协商民主新机制,拓宽协商渠道,广泛凝聚共识。历下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协将“商量”平台向区县延伸的要求,“商量在历下”迅速展开,推动协商民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商量”的声音广泛传播,入脑入心,让“商量”的成果落实行动,掷地有声。 一、突出“合”字,聚合力量共同推进 近年来,历下区政协“商量”平台坚持谋大事、推好事、商实事、解难事,截至目前,已经完成32期专题“商量”,在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助推形成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商量”协商平台自启动开始,注重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调动和聚合多方力量,在区委坚强领导下积极构建政府大力支持、政协精心筹办、群众深度参与的协商机制。 区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大力支持协商平台建设,区委常委会将“商量”工作纳入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并以区委、区政府、区政协“三办”名义联合印发执行。区政府大力支持。年度协商议题均与区政府反复沟通、共同拟定,协商过程均邀请区直部门负责人全程参与,协商建议均由职能部门反馈回应。如“老旧小区引入物业管理”的议题,由区政府主动提出,区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协商,把“商量”现场从会议室搬到了社区居民当中,直接听取委员和群众代表意见建议,现场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推动协商成果落地。 二、突出“精”字,精准遴选“商量”议题 题好一半文,注重精准选题,对每一期的“商量”选题谨而慎之,集思广益,收集题目,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选题坚持服务大局和民生导向,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急群众之所急、谋发展之所需,坚持从小切口着手,深挖背后原因、硬碰沉积难题。紧扣区委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重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实际问题选择“商量”议题。议题一般从政府工作报告、年度民生实事、民生实事协商座谈会、政协年度协商议题、政协委员提案、专题调研、社情民意信息等渠道进行征集和遴选。年初在政协商量题目征集座谈会上,区政协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通过与委员协商讨论,遴选初选议题。除此之外,区政协还主动与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对接,从已纳入政府工作安排的大事、社会普遍关注的实事和应办而暂时未办的难事中遴选。根据议题涉及领域,结合政协各专委会职能统筹作出安排,每个专委会牵头负责,每个议题都制定商量工作方案和流程,明确时间表,画好路线图。 三、突出“深”字,深入基层广泛调研 在商量过程中,如何找到不同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共同诉求,如何搭建起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联系互动的桥梁,如何在广泛协商中体现建言的科学性、专业性,是“商量”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商量”以党委政府和政协之间以及委员、群众和职能部门之间的顺畅沟通为保障,以扎实的调研、座谈为基础,以有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参与、有专题研究论证为支撑,充分体现“可为又善为”的协商内涵。每期专题“商量”都由区政协副主席主抓,相关专委会负责拟定方案、协调主体、细化流程、组织调研、现场商量、跟进成果办理等具体工作,使商量内容紧贴群众需求、商量形式方便群众参与、商量成效符合群众期望,努力商量出顺民心、聚民意、集民智的共识。同时,邀请相关界别委员和相关群众代表全程参与,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党派团体、专家学者等组成联合调研组,沉到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和紧密畅通的沟通联系搭建桥梁,以聚人、聚心实现聚智、聚力,努力提出“金点子”“巧法子”,使“商量”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社会审视、经得起群众评判。 四、突出“专”字,彰显专门协商机构优势 坚持“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原则,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以“商量”平台为载体,以“小切口”反映“大视野”、以“小成果”助推“大提升”,力求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下去、把各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把群众最上心、最关注的“关键小事”解决好。加强“商量”工作与全局工作的有效衔接,聚焦改革发展的重点、人民群众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委员、面向群众,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商量”,充分吸纳多方意见,使“商量”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接地气。比如,以“深化养老外卖建设,推动智慧养老提质增效”“双减政策下走好教育之路”为主题的两期“商量”,抓住了“一老一小”两个民生难题;以“市场化运作解决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难题”“便民生活圈,幸福在身边”为主题的两期“商量”,直面了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和堵点;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空中飞线治理、充电桩建设为主题的“商量”,聚焦了群众通过12345市民热线反映较为集中的现实问题等等,这些专题“商量”都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建设智慧化菜市场,赋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彰显老城区特色,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专题商量,点击量观看量均入选了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的“政能量榜”。 五、突出“广”字,扎根基层全覆盖 在区、街建立“商量工作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商量进社区(村居)、商量进楼宇(企业)、商量进校园工作,在有条件的社区、学校、楼宇和委员单位建立了“商量”工作站,形成了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的商量工作体系,真正把“商量”平台建在了群众身边,让“商量”议事制度逐步扎根基层成为新的社会风尚,实现了“商量”全覆盖。随着“商量”工作在全区相继铺陈开来,我们也在日益丰富的实践中探索出更加灵活多样的“商量”形式。比如,燕山街道结合辖区老旧小区、开放小区较多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开展“商量”进庭院工作,搭建了“有事莫心急、下楼来商量”的基层“商量”平台,形成了基层协商民主和社会治理的“燕山经验”;建新街道商量工作室制定了“商户点单、街道接单、调研起单、委员跟单、部门参单、现场商单、企业评单”的“七单式”商量工作流程;甸柳新村街道创建了“五方会谈齐商量”等等。通过“政协搭台、百姓唱戏”,进一步畅通了共商共治渠道,极大激发了委员履职热情,最大限度扩大了群众参与度,切实发挥了人民政协的“一线作为”。 六、突出“实”字,鲜明树立效果导向 在“商量”工作中,我们坚持以问题导向明确、建议指向清晰、对策靶向精准为目标,把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作为“商量”工作的主旨和方向,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直面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堵点,坚持“凝聚智慧、商量好点子,宣传政策、传播好声音”,在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和群众代表的面对面沟通中碰撞出火花、商量出对策、凝聚起共识。比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期“商量”形成的建议案,被区投促局、区行政审批局等有关部门采纳借鉴,为助力招才引智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放路街道聚焦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围绕提升物业服务管理质量开展“商量”,有效化解了社区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东关街道“单位房屋产权、下水道堵塞问题”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道”工作机制,多方参与共同查找问题、协商办法,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身边事,真正把“商量”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政协“商量”已成为帮助群众纾难解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