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开展“商量”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关于“推动‘商量’向基层延伸”的要求,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在全区首个挂牌“商量”工作室的基础上,首创组建成立了“百姓商量团”,并在辖区五个社区分别成立了“商量”工作站,截至目前,已开展“物业服务管理”“居家养老”“青少年教育”为主题的三期“商量”活动,成为创新“商量”工作的有力举措。 一、认识上有高度,用好协商议事“金钥匙” “百姓商量团”是新形势下丰富协商民主制度的创新实践,是推动“商量”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为当前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协商议事平台,进一步激发了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在反映基层热点、难点、痛点、堵点,切实解决百姓“身边事”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是积极推进“商量”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入融合。2020年12月9日,街道按照市、区两级政协下发的“关于建立商量工作室,推进商量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的意见要求,在全区首家挂牌成立街道“商量工作室”并开展街道第一期商量,充分激发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进一步推动市、区、街道三级商量工作室向基层延伸。在此平台基础上,街道继续深化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商量工作向社区延伸,打造“百姓商量团”品牌,组建高效协商议事团队,实现平台与团队协同发展,硬件环境与工作机制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商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商量工作的积极性。“百姓商量团”坚持以群众作为发言主体,广泛吸纳社区退休的热心居民、社区“两委”成员以及网格员作为团员,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话语权空间,并邀请政协委员、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作为“智囊团”,为群众提出有见地、有分量、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商量”内容紧扣党政工作的重点、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社会治理的焦点,最大限度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诉求。通过为居民群众提供发声的“话筒”以及共同倾听协商的“听众”,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商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着力搭建普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新平台。“百姓商量团”从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入手,以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为着力点,探索建立政协主导发起与群众主动参与相融合的协商议事新机制,充分发挥商量工作室作用,积极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覆盖的社情民意收集网络,为普通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拓展了一条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渠道,让百姓能够共同商讨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身边事,通过“政协搭台、百姓唱戏”,真正实现了“我的社区我做主”,全力推动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二、落实上有力度,用准协商议事“快进键” 一是以建强组织为核心,强化“商量”体系建设。成立街道“百姓商量团”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引领作用,依托“商量”工作建设“街道+社区”商量体系,以街道层级“百姓商量团”为统领,下设5个“百姓商量团分团”,分别由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社区书记担任团长。在每个社区发展10-20名威信较高的党员骨干和热心群众作为团员,为“商量”注入新鲜“血液”,并邀请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等参加群策群力。街道每季度组织一次“商量”,社区每月组织一次“商量”,遇有群众反映问题,随时组织“商量”。二是以健全工作制度为保障,推动“商量”提质增效。按照统筹使用场所、统筹安排活动的原则,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等方式开展“商量”,规定政协委员团员每年参与“商量”不少于4次,群众团员每年参与“商量”不少于10次。围绕协商主题,务实灵活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商活动,实现面对面沟通协商、线上线下互动协商、场内场外联动协商,促进协商各方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做到互相尊重、平等协商,遵循规则、有序协商,体谅包容、真诚协商。三是以抓好成果转化为标准,推动“商量”落地落实。抓好“商量”中心环节,做好“商量”上传下达,将“商量”发现的问题、收集的社情民意和“商量”后的意见及时以协商报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上报区政协、街道党工委或相关部门,推动协商议事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改进社会治理,广泛凝聚共识,扩大“商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及时跟进“商量”成果,将群众关心的“身边事”反馈好,推动“商量”落地落实。四是以强化工作措施为根本,推动“商量”有序开展。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体责任意识,对标“商量”工作模式,发挥统领协调统筹作用,及时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认真办理议案,并及时反馈。发挥社区的桥梁沟通阵地作用,给予人员和协调等方面大力支持;持续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通过电话征集、走访了解等形式,主动摸清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整合各类优势资源,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衡量作成效;加大深入广泛宣传力度,扩大舆论导向引领作用。发挥简报、宣传橱窗、公告栏等阵地作用,及时宣传和推广“百姓商量团”工作室的主要任务与作用,扩大“百姓商量团”的影响力,为“百姓商量团”履职尽责、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选题上有温度,用活协商议事“最强牌” 建立“百姓商量团”,既是推进“商量”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相关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新时代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一是“量”出“责任牌”。长期以来,辖区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引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做到与民协商、为民协商,将政协制度优势有效转变为社会治理效能,让社会基层治理更有温度。二是“量”出“规范牌”。不断探索完善政协搭台、各方参与的工作制度,持续完善联系群众、开展活动、收集民意、协商议事、成果转化的流程机制,强化各方协调配合,提高“百姓商量团”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商量”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三是“量”出“关注牌”。积极推动“百姓商量团”向广大居民群众延伸,在现有112名团员的基础上,积极带动身边群众加入“商量团”,全面深度挖掘社情民意,广泛吸纳各行业、各学科、各专业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汇聚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专业性强的意见建议,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为社区治理增添力量,进一步扩大 “商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四是“量”出“实效牌”。通过面对面沟通协商、线上线下互动协商、场内场外联动协商等灵活协商形式,不断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载体,提高活动频次和群众参与度。同时,持续推动协商议事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改进社会治理和广泛凝聚共识等内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